新時代繪就新藍圖,催人奮進。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時不我待。中國工業的新時代,正昂首闊步地向我們走來;中國制造的強國夢,必將在一代代工業人的不懈奮斗中實現。
新思想錨定中國制造新方位。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中國制造首先必須強起來。中國現在是工業大國,但整體上看,大而不強也是事實。習近平同志強調,工業是立國之本。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發展,扎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制造強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綜合國力穩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奮斗未有窮期。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在召喚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作為強國之基的工業,方向已定,方位已明。
新思想架構中國制造新體系。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全力打造“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供給體系質量的全面提升,恰恰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標志,是增強中國經濟質量國際競爭優勢的核心目標。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是現階段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攻方向和工作主線。工業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必須進一步抓好工業領域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等工作,著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推動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扎扎實實做優做強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隨著一批優勢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逐步實現中國制造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新思想鑄就中國制造新品質。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簡單地說,人民的衣食住行,無不與中國工業的發展和進步息息相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更是中國制造前進的動力。
新思想激發中國制造新動力。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堅定了工業領域廣大干部職工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信心,激勵著中國工業人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建設中。面向未來,需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創新驅動,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著力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我們深信,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航,中國制造的強國夢必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中國制造,大有作為。
中國制造,前程似錦。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制造的強國夢,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天上不會掉餡餅。中國制造,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